飞鸿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程预告

文章内容

八一女排队员最新去向_八一女排队员都去哪儿了

tamoadmin 2024-06-04
1.女排已去世名单2.八一女篮体工大队解散了,人员去哪里了3.陈招娣:女排五连冠功臣,体育界第一个女将军,病逝触动郎平出山因为朱婷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总不可能每

1.女排已去世名单

2.八一女篮体工大队解散了,人员去哪里了

3.陈招娣:女排五连冠功臣,体育界第一个女将军,病逝触动郎平出山

八一女排队员最新去向_八一女排队员都去哪儿了

因为朱婷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总不可能每次都要她去应对吧,而且也不是抽调,因为他们没有权抽调队伍的球员。其实李盈莹的参加,相信八一队是经过与郎平的已经沟通好了,才敢这样做,不然这种就是属于犯规了,除了增强球队的实力之外,更多的出于战术的演练。

说白了,能让李盈莹去,实力各方面也是没有队长那么强,因为队长都是国手,而且如果去军体会的其他国家球队都是军人居多,不会有太多的国手加盟,实力上并不是太强大,这批八一球员加上几名临时加盟球队,足够应付余下的比赛。

再者就是说到战术了,她和其他两个主攻的成员配合,只要默契的话,其他肯定没有什么问题,这次八一队在更多的比赛中让刘宴含放在接应的位置,这相信都是考察刘宴含在接应位置上的表现,始终中国队有接应位置上的人选并不多,只有一个小宇能力突出,但小宇之后一直在找第二位接应带至东京奥运。所以这次的军体会更多的就是练兵。

到了联赛后面,会有新成员到达的,这次听说好像是从天津过来的,感觉实力不小的样子,现在天津女排的短板就是副攻的位置。有了袁心玥的加盟,这样的队伍就是国家队首发的配置,所以这是一步大棋。都是为东京奥运做准备的大棋阿。

女排已去世名单

1981年日本世界杯

中国队参赛队员:张蓉芳、郎平、梁艳、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周鹿敏、杨希、朱玲、陈亚琼、曹慧英、张洁云;

1982年秘鲁世锦赛时

中国队参赛队员:张蓉芳、郎平、梁艳、孙晋芳、周晓兰、杨锡兰、郑美珠、杨希、曹慧英、陈招娣、姜英、陈亚琼 ;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队参赛队员:郎平、张蓉芳、梁艳、周晓兰、杨锡兰、郑美珠、姜英、杨晓君、朱玲、侯玉珠、苏惠娟、李延军。

孙晋芳

中国女排“场上的灵魂”,世界最佳二传手之一。网球中心主任。

张蓉芳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冠军中国队队长。1986年任中国女排主教练,1986年出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任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书记。

周晓兰

1995年,已是体委系统最年轻的副司级领导。 1995年辞去公职,随丈夫、前中国男排侯晓非定居美国。

周晓兰现定居在马里兰州,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陈亚琼

1985年就职于新华社香港分社,在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工作,任联络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陈亚琼香港已工作已有20年,如今儿子都18岁了,现在是北京时装学院的大学生。

杨希

由于长相酷似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而拥有众多的球迷。1982年世锦赛后她选择了退役,随后投身房地产,已是老女排中的“首席富姐”。

梁艳 1987年退役后 先到人民大学学习,创办一家体育传媒公司,任董事长。

张洁云

1987年任江苏省体委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曹慧英

1983年起任八一体育工作大队科研处副处长,入北京体院学习,分配到国家体委,1985年任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副总经理。90年代初,她从司局级干部职务上辞职,下海经商。

周鹿敏

曾担任上海女排教练,现在上海从事社会体育管理工作。

朱玲

四川省体育局局长。

郎平

国家队教练)

陈招娣

原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2013年因病去世。

八一女篮体工大队解散了,人员去哪里了

女排已去世名单:陈招娣。

陈招娣介绍:

陈招娣(1955~2013.04.01),女,浙江杭州人,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排球协会原顾问,中国前女排国手,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立一等功,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队中的核心队员,为中国女排1979年首获亚洲冠军,1981年首获世界杯冠军,1982年首获世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晋升少将军衔。2013年4月1日下午,陈招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北京时间4月5日上午10点,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

个人履历:

1972年先后入杭州市业余体校和北京体院青训队进行排球训练。197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4年入选八一排球队。

1976年被选入国家排球集训队。1977年第2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4名。1978年第8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6名,同年夺得第8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亚军。1979年获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1年中国女排重新组建,她被国家体委借调为女排领队,毅然再次走向了球场;获第3届世界杯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国家体委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2年获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和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冠军。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出任“八一”女排副政委;国家体委颁发体育荣誉奖章。1986年出任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后任中国女排教练。

1993年,陈招娣回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曾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陈招娣:女排五连冠功臣,体育界第一个女将军,病逝触动郎平出山

进入了省队或者其他行业。

八一女篮体工大队原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一支具有军籍的篮球队,解散后队里的人员进入了各自户籍地的省队,继续进行篮球训练,或者进入了其他行业就业工作,不再接触篮球。

2013年4月1日下午,北京市八宝山东礼堂召开了一场浩大的送别仪式——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排球协会顾问 陈招娣 ,因患癌症治疗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队员,曾获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的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她和 宋世雄 解说女排比赛,给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陈招娣是 体育 界在军队里第一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军人。

1955年,陈招娣出生于浙江杭州,她从小就表现出了突出的运动天赋,跑步、跳远、打球样样都行,是学校小有名气的“运动健将”。1970年12月,浙江女排成立,年仅15岁的陈招娣进入浙江队,成为了一名排球运动员。

由于成绩突出,陈招娣在1971年被选调到北京 体育 学院青年集训队。当时陈招娣的球风非常顽强,敢打敢拼,很快在同龄球员中脱颖而出,先是被八一女子排球队选中,并最终于1976年被 袁伟民 选入国家女排。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重组不久的中国女排初入国际大赛,成绩并不算理想。主教练袁伟民为了提高成绩,对女排队员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有一次训练结束后,袁伟民问队员们: “谁还想加练?”

但姑娘们一天训练下来,早已精疲力竭,没有人响应袁伟民的话。陈招娣心想: 那我就再练一会吧! 于是主动走了过去。

袁伟民规定的加练项目,是让运动员先触碰场边的铁丝网,再跑到3米线做翻滚救球,再跑回来开始下一轮的救球……一共要接15个好球才算结束。

陈招娣头几个球还能勉强接住,但在接到第9个球时,她实在累得跑不动了,这个球就没接住。此时袁伟民说: “你没接住,扣掉一个球!”

陈招娣有了情绪,后面的几个球也没接好,当第9个球从她眼前消失的时候,袁伟民说她的好球已经被扣完了,要求她重新开始。

陈招娣顿时来气了,她朝袁伟民吼道: “反正是我主动加练的,我不练了总行吧!” 说完她就往外走。

袁伟民也生气地吼道: “你想不练就不练?这是训练,又不是儿戏!你今天走了,明天第一个练你!”

陈招娣又转头回来,她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服气,她心想: 我一定要接起15个好球给教练看看!

袁伟民依旧不紧不慢地发球,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陈招娣的体力再次超支,她实在觉得受不了了,于是再次转身撤退,但走到门口时,她还是觉得不甘心,又第三次转身回到了训练场,终于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接完了15个好球。

陈招娣的这个 “三进三出” 的故事,成为了女排精神的象征。当时在女排队伍里,她的年纪算是大的,队友们看她都能坚持下来,也就更加积极训练了。 这个故事后来还被写成文章《苦练》,入选了初中的语言课本。

陈招娣就这么经过苦练,成为了中国女排著名的二传手,她在球场上不仅单防能力出色,还与 陈亚琼 开创性地使用“双快”战术,正式拉开了排球运动在二、三号位战术配合创新的序幕。

1978年,陈招娣从国家队回八一队打全国甲级联赛,不慎左臂挠骨首次受伤。1979年6月,日本女排访华,与中国队打了一场比赛,陈招娣在比赛拦网时,被隔网而对的 奥岛圭子 大力扣中受伤部位,又导致挠骨断裂。

但两个月的全运会中,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带伤单手出战比赛,她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独臂将军”的美誉。

在1981年11月16日晚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上,陈招娣不慎在第三局扭伤了腰。尽管如此,她依旧拼命防守对方的进攻。中国队与日本队激烈鏖战2小时5分钟,最终成功地捧起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比赛结束后,陈招娣已经疼得无法站起,只好由队友背着上了领奖台,场景催人泪下。这个晚上,全国的观众都记住了“拼命三郎”陈招娣。

1982年,陈招娣又跟随女排夺得了世锦赛的冠军。1983年,陈招娣正式退役,并进入北京 体育 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她先后担任了八一女排领队兼教练、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等职务。

1986年夏,时任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的陈招娣带队到成都打比赛,在组织队员训练时,她经常感到恶心,还对同事抱怨: “四川的辣椒太辣了,把胃都辣坏了!”

同事提醒她说: “你该不会是有了吧?”

同事的话提醒了陈招娣,她赶紧去医院做了个检查,发现果然是怀孕了。但她的第一反应却是: 这个孩子不能要。因为她当时忙于事业,没有精力抚育孩子,但是如果去做流产手术,就要休息半个月,但她自己作为主教练,就要错过备战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了。最后她决定留下孩子,继续组织队员训练。

有一天,陈招娣正站在高台上为队员们掷球,此时领队冲了进来,对陈招娣吼道: “你给我下来!”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教练已经有了3个月的身孕了。

最终此次亚锦赛,中国青年女排取得了亚军,拿到了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的入场券。

正当陈招娣准备在自己的教练岗位上大展拳脚时,1988 年,她做了直肠癌手术,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排球教练的工作,挥别了排球场。

1989年初,陈招娣大病初愈,此时中国女排重新组队,国家体委有意借调她担任领队。此时海南省也想要她,并准备任命她为 文体厅副厅长 。当时陈招娣的爱人也在海南工作,如果她去海南,不仅有一个不错的工作,还能和爱人和女儿团聚,但她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回到国家队。

陈招娣回到女排以后,深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新时期运动队的思想工作,已不能沿袭过去的老一套的做法,他要求自己多长几个心眼,凡事都从细微处养眼,她不仅和队员们一起训练、生活,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说笑和 娱乐 。就是在这种交流中,她掌握了队员的思想动态。

陈招娣和队员们熟悉了以后,觉得她们和80年代的老女排相比,缺少把排球运动当成一种事业的拼劲,于是她经常给队员们讲老女排的故事,队员们听了以后都很受鼓舞,纷纷表示自己要像老女排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

陈招娣带领这支女排先后取得了1989 年的世界杯第三名、1990 年的世锦赛亚军、1991年世界杯的冠军,但也经历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获得第7的低谷,后来她回忆起这次失败时曾说:“那感觉,就像是死过了一回。”

1993年,陈招娣回到军队系统工作,先后担任 总政文化 体育 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总部宣传部副部长 等职。

回到部队从事行政工作,对陈招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以前当运动员、教练、领队,主要是动,而现在坐机关,则是以静为主;以前只用管排球,现在则是排球、篮球、田径、游泳等项目都要管。 陈招娣比以前更忙了。

但陈招娣再次靠着自己的狠劲克服了这些困难,只要有解放军队的比赛,她就去看,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她就去向别人请教,尽管她闹出了一些笑话,但却很快熟悉了业务,从 “排球专家” 变成了 “杂家”

1995年10月,陈招娣随解放军代表团征战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军人运动会,夺得了13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第3。1996年,中国排球联赛推出后,陈招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任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代表。

2006年,陈招娣因为工作突出,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 体育 界第一位女将军。对于将军的军衔,她曾说:“如果说夺冠是运动员的执着追求,当将军是士兵的光荣梦想的话,那么我现在真的是美梦成真了!”

尽管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陈招娣一直觉得很亏欠家人,尤其是她的女儿 郭晨 。由于陈招娣经常要深入到各军区的体工队调研,没有空管孩子,郭晨从小就在寄宿学校上学,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每逢陈招娣出差,就由同事把孩子领回家过周末。

但郭晨从小就很懂事,她在学校里喜欢帮助同学,经常被评为“十佳少年”,高考时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

陈招娣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她和女儿的关系很好,她曾说: “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我从来不干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我感觉有些事情,她还是更喜欢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聊,那么我也就不强行追问她。这也难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赖的谈话对象。”

2013年2月,陈招娣的癌症再次复发,不得不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尽管她积极配合治疗,但病情却一直反复,她经常疼痛难忍。 每当她疼的时候,女儿就让她咬自己的手,女儿说: “每当你咬我的时候,我知道你很难受,你咬我的力度,我能感觉到你有多痛,我不怕被你咬,只要你能坚强地挺过去,再疼我也忍着,加油!”

陈招娣住院期间,远在美国的 郎平 回国探望她,她看着昔日的队友躺在病床上,不禁泪如雨下。 陈招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谈自己的病情,而是和郎平交流新女排的训练战术,她希望郎平能够回国,继续为中国女排发光发热。

但奇迹没有出现,3月31日,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4月1日,陈招娣病逝,年仅58岁。

追悼会当天,老女排成员郎平、孙晋芳等人在老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陆续来到现场,与老队友再见最后一面。他们共同为陈招娣送上了一个花球,上面写着: “我们为你感到自豪,永远怀念你!”

当时的中国女排已经进入低谷期,女排内部曾有人提出希望邀请身处美国的郎平回国担任教练,但郎平本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有些犹豫,但和病重的陈招娣见面以后,她终于坚定了回国的念头。她说: “在中国女排最需要人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做点牺牲?”

最终郎平再度复出,她带领中国女排又创造了一个高峰,延续了女排的辉煌。相信陈招娣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些成绩,也会感到欣慰吧!

诗人臧克家曾在《有的人》里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陈招娣虽然离开了,但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却永远留了下来,她将成为中国 体育 永远的精神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