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获得奥运会金牌,李宁奥运会时事迹
1.单杠运动健儿李宁有什么故事?
2.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都参加了哪些项目及名次
李宁参加过2次奥运会。
1、1984年获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比赛中夺得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和吊环3项冠军,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2、1988年获第24届奥运会团体第四名,自由体操第五名,之后宣布退役。作为中国运动员代表参加第24届奥运会火炬传递,成为第一位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中国运动员。
扩展资料:
李宁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先后一共获得了14个世界冠军,106枚国内外体操比赛金牌,被很多体操业内人士视作技术最为全面的男子体操运动员,曾任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技术委员会主席的哈迪·芬克先生赞誉他为所见到的最为完美的男子体操选手。
1988年宣布退役后,李宁以其姓名命名创立了“李宁”运动品牌。运动品牌涉足广泛,从生产运动服装、运动鞋到生产篮球、足球等。
单杠运动健儿李宁有什么故事?
李宁的14个世界体操冠军
1982年 第六届世界杯(总决赛) : 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个人全能
1983年 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 男子团体
1984年 洛杉矶奥运会 : 自由体操、鞍马、吊环
1985年 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 吊环
1986年 第七届世界杯(总决赛) 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
李宁(1963年9月8日-)是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壮族人,曾夺14个世界体操冠军(详见下表),其强项为鞍马。他曾漂亮的汤马斯全旋赢得奥运金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由於中国国家队缺乏体操新将,需要年届25岁的李宁出战,他在比赛上连番失准,在跳马项目中跌坐在地上,结果使他心萌退意,於翌年正式告别体坛。曾经尝试在香港发展演艺事业,但不成功。后来在多方好友支持之下,借著自己在内地的高知名度,创立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结果为他带来无限商机,并成为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很多人都爱穿李宁牌的运动服。直到现在,他仍是该公司的董事长。
1999年,李宁与「球王」比利(又译为贝利)等25人获选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
李宁的14个世界体操冠军
1982年 第六届世界杯(总决赛) : 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个人全能
1983年 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 男子团体
1984年 洛杉矶奥运会 : 自由体操、鞍马、吊环
1985年 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 吊环
1986年 第七届世界杯(总决赛) 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
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都参加了哪些项目及名次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就被人们称为天才。我们不知道是他们的天才促成了他们的成功,还是他们的成功,使人们承认了他们的天才。
李宁,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一人独得了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枚金牌,他被各种各样的语言所赞美,有的媒体说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体操选手”,有的媒体说他是“力量之塔”,有的媒体说他是“体操王子”,是“体操天才”。
李宁确实是个天才。
单就体操来说,他的才能是难以比拟的。对李宁训练最严厉的教练张健也这样评价他说:“的确,他具有一个优秀运动员所需要的一切条件。这里有与生俱来的素质,也有后天练就的本领。”
李宁的天才,其实不仅仅表现在体操方面。
很小的时候,他那当音乐老师的父亲,就发现自己唱的歌,儿子只要听上几遍,就能不走样地唱下来。那时父亲很兴奋,教五六岁的小李宁练琴、唱歌,而每到周末,李宁的家里会开上一个小小的演唱会,父亲操琴,母亲击掌,姑姑伴舞,主角是李宁的独唱。父母的同事、周围的街坊邻居挤满了他们的小屋,不时地为小李宁的表演喝彩。那时的父亲,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心血,他可能没有指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中国的贝多芬,但是他从李宁的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在音乐上未能成就的事业,看到了自己音乐生涯的延续。
温文尔雅的李宁毕竟是男孩子,免不了顽皮,更何况,孩提时代,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儿子的父亲曾把李宁送到广西柳州乡下的爷爷奶奶处抚养,在那里,他和小伙伴们曾经尽情地戏耍,翻跟头,打把式,捉了蚂蚱烧了吃,无拘无束的快乐的童年,给了他健壮,也给了他智慧。
回到柳州市上了小学之后,大约是在二年级吧,李宁那时八岁,他爬上一个窗口,从此发现了他的“新大陆”。那是学校里的小小体操队员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练翻跟头。李宁一下子入了迷,回到家里,他就把被子铺到地上,开始了他的体操“自修”。
李宁的父亲眼见自己认为在音乐上大有前途的孩子迷上了体操,不免有些伤感,但他开明大度,和儿子认真谈过之后,忍痛割爱,把李宁送进了学校的小小体操队。
成名的天才,总是有着幸运的机遇,个子虽然小,但跟头却翻得特别好,广西自治区体操队的教练梁文杰到小学里选“苗子”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他,只是因为他还太小,所以一年后才把他招到队里参加集训,而且,对这个他认为对体操颇有灵气的孩子另眼相看,他并不急于求成,只是让李宁对每个基本动作要做到一丝不苟、准确和到位。三年后,李宁参加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一不留神,竟获得了自由体操的第一名。梁文杰心里非常高兴,对李宁的训练也更为严厉了。早操,从跑1000米增加到2000米;引体向上,要给他腰间坠上15公斤的杠铃;练踢腿,要绑上沙袋再踢……严师出高徒。这一切的一切,李宁当时自然觉得苦,但却让他今后受益匪浅。
198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上,李宁只获得了男子自由体操第二和吊环第三的成绩,全能分也排在第三,但却赢得了大名鼎鼎的国家体操队教练张健的青睐,张健最欣赏的,就是李宁被梁教练“磕”出来的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自然,还有张健执教多年才有的敏感——这个小伙子,细心雕琢,将来的体操动作一定是既有美感又有魅力。他找到梁教练,这个队员,国家队要了。
当时的国家体操男队,已有童非、李月久等不少成名人物。张健就要求李宁在优美、独特、惊险上下功夫。他让这些老队员给李宁做示范,他亲自保护李宁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而李宁练得也很刻苦,那么多成名人物都在认真训练,他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李宁的聪明,或者说是天才,表现在他会认真地看这些师哥们的每一个动作细节,看够了,记牢了,他会很快做出合格的动作来。往往一个新动作别人要失败很多次才能成功,而他李宁,也许只失败一两次就能掌握了。
李宁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练单杠,他在杠上旋转时发力过猛,双手抓不住,整个身体沿斜线飞了出去,而就在他从高空倒栽下来的一瞬间,教练张健跨步上去,伸臂一托,李宁没事了,但却听到教练的胳膊发出了“咔嚓”一声。后来他才知道,为了保护他,教练的手臂骨折了。又有一次,在练吊环时,李宁空翻不到位,同样大头朝下掉了下来,还是张健又一次伸出手臂,保护了他,这一次教练是肌腱断裂,开刀住院,两个月才回到训练场。
又是一年之后,李宁成为队里的主力队员,参加了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也就是在这次比赛中,他把自由体操、单杠、跳马、吊环和鞍马的五枚个人金牌收入囊中,同时成为全能冠军,成为那届体操世界锦标赛上最明亮的一颗星。
洛杉矶奥运会,李宁并不轻松。男子体操团体赛中,尽管他和队友们表现也很出色,但还是以0.6分的微小差距,输给了表现更为出色的美国队,只获得了银牌。而在单项决赛中,队友中的名将李月久、李小平已经出局。而他李宁,将是中国队中第一个出场的选手,因为首先决赛的是自由体操。
李宁是憋足了劲出场的。自由体操是他的强项,他将在自己的强项中,吹响向奥运会金牌进攻的冲锋号。
其实,在教练的指导下,天才的李宁不断有着自己独创的高难动作,他会把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移到自由体操中,而练鞍马时,他又把托马斯全旋,改为托马斯平移。这些移植和改动,让张健惊奇不已,兴奋不已。出其不意的变化,使他的动作独具魅力。以他的功底,他的灵气,他有实力拿冠军。
果然,在自由体操的比赛中,李宁拿出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720度“旋”,接着就是潇洒自如的托马斯全旋,最后空翻两周落地时像钉子一样纹丝不动。在场的四名裁判,不约而同全部给了他十分的满分。
接下来,李宁一发而不可收。鞍马,他和美国的维德马尔一样获得了所有选手中的最高分;吊环,他又和日本名将具志坚并列第一。
李宁,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一人夺得三枚金牌的选手。
2008-08-19 10:421988年,25岁的李宁运动巅峰期正在悄然离去,但身体状态已经下滑的体操王子李宁勉强上阵汉城奥运会。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和以前相比,李宁伤痛不时复发,竞技状态已经下滑。于是,在汉城奥运会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廉颇老矣的李宁,在跳马比赛中,他重重坐在了地上,在吊环比赛中,他的脚挂在了吊环上。
做足准备后,李宁进入了奥运会体操赛场。
此时,之前上场的团友们的比赛并不顺利,许海峰、何灼强、谭良德、熊倪等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连连失利。中国队把拿金的希望压在了体操队身上。《体操王子李宁》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奥运男子体操赛场外,中国观众早已大声地呼唤:李宁!李宁!李宁!那些掌声,那些欢迎,那些期待,那些激动的心情,令人无法用笔墨来描绘。这时的李宁,已不再是作为个体的一个人,他代表的是10亿中国人民,他是中国的象征。”
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在等待着李宁的出场。
等李宁在期盼中上场时,现场的教练几乎屏住了呼吸。只见他稳健地腾身而起,手握双环。
为了求稳,李宁降低了动作难度。当在吊环上做完一串动作之后,人们轻舒一口气。
但是,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这时,吊环上李宁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李宁突然双手失力,无法平衡自己的身躯。”
“他—从吊环上摔了下来,脚挂在了吊环上…… ”
一个不可想象的严重失误出现了,这次成绩可能是李宁体操生涯中在重大国际比赛上的最低分数。
接下来李宁继续参加了鞍马比赛,如果获得奖牌,事情还有一点挽救的余地。但是,李宁在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动作变形,英雄再次落马。
又一次失误,又一次得到一个低分。
李宁的失误给队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仅李宁没有获得一枚奖牌,团体赛中,中国体操男队被日本队挤出了前三名,仅仅得到第四名。
这一次,败得彻底。
整个中国体育代表团也仅获得5枚金牌,被时人称为“兵败汉城”。
在体育赛场上,有一个严酷的定律:运动员终究要以失败的结局来谢幕。之前很多冠军运动员选择了急流勇退,没有把失败暴露于人前。但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中国电视转播已经较之从前发达很多,体操王子频频失误,甚至难堪地倒挂在吊环上,最终空手而归的一幕暴露在了众目睽睽之下。这甚至是很多国人第一次亲眼目睹冠军落败的场景,这一次,“王子”李宁败得狼狈而彻底。
当时普通的中国民众对汉城奥运会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当时有报道称:“汉城奥运期间,一家媒体开设《奥运金牌猜猜猜》栏目,但几乎没有人猜中。最后得大奖的是北京一个工人,只有他猜到中国能得四五块金牌。”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结局,李宁,让全国人民深深失望了,一时间,舆论哗然。
李宁从汉城归国途中,就已经感受到彻骨的寒意。当时的情景被媒体形容为:“官员一两个,媒体三四家,冷冷清清就打道回府。”在机场,李宁一个人避开众人孤单地走在甬道上。
回国之后,人们过度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同情变成了指责。一些报道竟指责李宁“不知羞耻”,还有人把李宁称为“体操亡子”。2000年中央电视台体育人物纪录片《百年传奇》中《洛杉矶奥运冠军—李宁》一片记录了当时的一个细节:“回到北京后的李宁,因为害怕别人的责骂,甚至连银行都不敢去。”
更大的压力还是来自运动员的内心。郎平描述汉城奥运会失金的运动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时说:“1988年,中国女排在汉城奥运会上仅获得第三名,没想到,当时社会上对女排几乎都是批判的态度。杨锡兰给我写信时都哭了,说是辜负了祖国人民的期望。”
李宁面对的压力更为巨大。他说:“在赛场上,我不能哭,不能垂头丧气,这有损中国运动员的形象。但下了赛场,我哭了。我对不起队友,他们那样拼,却因为我失误太多,中国队被挤出了前三名。”而且更让李宁痛心的是:“我年龄大了,今后再也无法弥补这次过失了。”
更让李宁难受的是,他的失误,让人们对中国体操产生了更多的质疑,一时《中国体操陷入困境》等文见诸报端。
尤其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体操队长大的李宁此刻得不到“家人”的关怀。《背影李宁》中写道:“失败来临了,各方面表现出的功利性态度让他感到,再把体委当成自己的‘亲人’已属一相情愿。”
许立群在2000年《新闻战线》杂志第六期上发表了题为《体育报道要走出两个误区》的文章,重新分析了舆论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他指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于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没有参赛,我国运动员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国人中造成了一种错觉—中国一步跨入了体育强国的行列。于是,盲目的乐观造成了自信心的膨胀,对中国运动员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而当时记者的‘金牌至上’观念反映到报道中,在读者中形成了一种定式:不太关心某项比赛的过程、水平如何,而只注重比赛结果。”当时的情况是,“由‘金牌至上’观念衍生的是‘报喜不报忧’和‘胜则王败则寇’两种导向。以往有些对金牌的报道总是一好百好,没有给人忧患的警示。所以一旦金牌丢失,读者就感到无法理解。有的报道,胜利之时将运动员捧上天,而一旦失利,便置之不理,或冷嘲热讽”。
而当时参加同一届汉城奥运会的16岁美国游泳名将埃文斯,是带着家庭作业去汉城的,回国第二天便收拾好奖牌,带着课本去学校上课。时隔20年后,郎平在2008年奥运来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地说:“奥运精神就是参与,不要只想着拿冠军。”她描述自己对冠军头衔的心理变化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夺得金牌,自己感觉无限荣耀”,但是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利后,“逐渐感觉以前的看法是狭隘的。觉得铜牌和银牌同样令人尊重,值得庆贺”。郎平说:“体育运动是有其规律的,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在20年后,郎平说出了自己对冠军一词新的理解:“我理解的奥运精神就是参与,参与了你就成功了。”
但是,在李宁遭遇失败的1988年,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出这样的想法,李宁本人更是无从体会。
当时,李宁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就是:他正由时代的英雄,变成时代的“弃儿”。
尽管奥运会前已有退役打算,但李宁没有预料到,他会以这样的结局离开自己曾经没有对手的体操世界。
1988年年底,深圳,李宁带着满身的伤痕、曾经的辉煌和遗憾,举行告别体坛仪式。一代体操王子从此谢幕。
- 上一篇:篮球捷克12号中锋_捷克篮球阵容
- 下一篇:中丙城市足球联赛_中丙足球队